金灿荣:跟外国人讲好中国故事,要先清楚中国有多了不起

核心提示:金灿荣指出,新时代公共外交就是要“讲好中国故事”,讲清楚中国的复杂性、历史延续性、伟大的革命和伟大的改革以及中国的工业化。

参考消息网2月1日报道 编者按:关于更好地打造中国自身的国际形象问题,近期也引发了学界对中国应该如何在国际上进行自我表达的持续热议。不久前,北京外国语大学公共外交研究中心举办了第七届公共外交“北京论坛”,围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国际表达:行动与话语”主题展开研讨。论坛主旨发言人之一、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教授金灿荣指出,新时代公共外交就是要“讲好中国故事”,讲清楚中国的复杂性、历史延续性、伟大的革命和伟大的改革以及中国的工业化。以下内容根据金教授发言归纳整理:

2014年11月,“讲好中国故事”在中央外事工作会议上被提出来,成为中国官方规定的国家任务,这也代表了公共外交从这次会议开始正式进入到外交工作的任务里面。

公共外交工作本身,应该是一个由政府、社会、市场共同作用的工程。从中国的经验来讲,做好公共外交肯定需要政府推动,同时需要社会参与,此外应充分利用市场的作用。

公共外交是一个综合现象,需要多学科、不同角度研究,使得学科视野更完善。还要对一些外国人不好理解的中国现象进行解释。公共外交研究能不能成功,就在于能不能把故事讲好。都说进入信息时代,碎片化阅读时代,但长远看仍然是“内容为王”,公共外交研究最终也还是要“内容为王”。要做成这件事,有四个要点:

第一、要把国家特点讲清楚。中国第一个特点就是超大,用“大国”形容中国是不确切的。比如日本有一亿人口,可以叫大国,但中国包括大陆和台港澳在内有14亿多人。这是什么概念?欧盟把英国算在内是5个亿,再把俄罗斯算在内是7个亿,一个中国等于加上俄罗斯的两个欧洲——超大。

 

这就意味着多样化:文化多样、发展层次多样、地理多样。2016年KBS(韩国广播公司)的纪录片《超级中国》介绍过,中国地理特别的复杂,有高山、沙漠,有极寒、极热。原来我们都把这些当作问题,但《超级中国》说不是,这种地理的多样化意味着文化的多样化和力量的多样化,这是很有意思的观点。所以中国的超大、多样化要搞清楚。

中国的发展程度也不一样,我们政治上是一个中国,但经济上有“四个中国”。有一亿多人生活水平跟美国、欧洲一样,叫做Advanced Club(高级俱乐部)。有三四亿人是Emerging Power(新兴力量/中产)。有五亿是典型的发展中国家水平。同时还有两三亿是比较落后的状况。这是中国的现实。

如果从美国角度来讲,中国光是Emerging Power和Advanced Club就有五亿多人,比美国多了一倍半。但从我们的角度讲,要看到中国的问题也一大堆,这个国家极其复杂,很难用美国人想象中的标准去衡量。中国的发展用学术名词说叫做Compressed Development(压缩性发展)——西方是这个阶段解决这个问题、那个阶段解决那个问题,但中国是古代、现代、未来的问题堆在一块,极其复杂。

 

其实,能跟外国人讲清楚中国的复杂性,中国的公共外交就基本算成功了。因为有的外国人比较傲慢,觉得“我最正确,你得听我的”,但他了解中国的复杂性以后,就会知道他的那些原则在我们这里不值一提,这时候他就老实了,人一谦卑就好跟他做工作了。

第二、要把中国的历史延续性讲清楚。中国五千年“文脉不断”是很有本事的。世界上四个独立的文明起源,最早是八千年前的苏美尔文明,后来是六千年前的古埃及文明,另外两个是五千年左右的古印度哈巴拉文明和我们的华夏文明。问题是现在苏美尔、古埃及、哈巴拉文明都没了,只有中国延续下来。能够五千年文脉不断,这是本事,得讲清楚。

 

第三、中国如何从一个极其复杂的、典型的前现代社会转变为今天的现代社会,这里面就是要讲清楚伟大的中国革命和伟大的中国改革。坦率讲,中国的历史非常伟大,站在它的面前,学术界的气魄、视野、知识都赶不上这种伟大程度。但现在可以做的至少是从公共外交方向努力,力图把我们的视野提高到和我们人民的伟大实践相匹配的程度。

第四、讲好伟大的中国实践,核心是中国伟大的工业化。工业化是工业时代留下的历史资本,它的基础是制造业。在工业时代没有制造业能力就永远是依附性的,家里造不出东西,全部都要买,就没有底气。但中国已经搞成了。

从新中国成立到今年,中国68年的工业化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工业化进程之一。今天中国底气为什么这么足?就在于制造业。我们从零起步搞到了现在工业化世界第一,拥有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制造业:量是人类历史上最大的,体系是最完整的。制造业的核心是机床,中国机床产业是美国的2.5倍,德国的3.5倍,日本的4.5倍。整个工业体系分39个大类、91个中类、531个小类,中国全部都有。这些都是非常了不起的,非常值得讲清楚,而且这里的前提是讲之前我们自己先做足功课。
【延伸阅读】乌克兰专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就令人瞩目

参考消息网11月3日报道 俄新社11月1日刊发该社对乌克兰专家瓦列里·索尔达坚科的访谈文章称,乌克兰可以向中国借鉴很多东西,不仅仅是经济,中国在社会保障和文化方面也发展迅速。

文章称,当今世界正处于过渡阶段,与技术迭代同时发生的是社会制度的最严峻危机。但中国似乎找到了成功解决上述两大问题的良策。

索尔达坚科说,中国所选择的路线,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最重要的是,中国人能够充满自信地展望未来。

索尔达坚科在中国参加完世界社会主义论坛后,接受了俄新社采访。以下为访谈内容:

俄新社问:你们在论坛上讨论了些什么?

索尔达坚科答:这已是第八届世界社会主义论坛了。今年正好在中共十九大前夕举行,因而被赋予了特殊意义。

此次论坛的主题之一便是深入研究十月革命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丰富和发展。但论坛组织者并未局限于此,他们为我们安排了一场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殊之旅。

问:何谓中国特色?

答:我们目睹了理论是如何变成现实的。我们抵达海南,那里有个示范村,主要从事农业生产及加工,另有一家制药厂。

问:您看到了什么?

答:我目睹了高速的发展。这个村经历了三代人的建设,如今村民们迁入了相当现代化的三四层小楼。令我震惊的是,这里的人均居住面积是164平方米。这就是新时代农民的居住条件!宽阔的街道、一流的绿化、纵横的灌渠……在乌克兰,恐怕很难看到如此的场景。要种植什么、如何提升技术流程、怎样将生产与市场规律对接……村中事务都由村民们共同商议决定。

问:您在那里看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实模样,可以这样说吗?

答:绝对如此,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乡村版。之后我们前往的机场,同样高度现代化,俄罗斯和乌克兰的机场都难以与之比肩。它的规模非常大,所有设备都是最新最现代化的,一切流程都相当迅速且无缝对接。随后我们前往浙江宁波参观。

宁波属于港口城市,虽然当前全球港口都欣欣向荣,但宁波的发展绝对令人叹为观止。当你目睹集装箱巨轮正繁忙装卸货物时,会以为自己已置身未来。进入市区,某些地段跟纽约曼哈顿毫无区别,美国的高楼通常是零星建造,在中国则如雨后春笋般同时施工。中国的一切发展都非常迅速。上次到中国不过是一年前,但两相对比,仍然让人感慨万千。

问:一年的变化就很明显?

答:当然。对中国的印象不能再好。打量大街上的行人是件愉快的事,他们衣着得体,脸上没有担忧和不满的神情,所有人都笑盈盈的,处处充满友善。

问:您从中国之行的所见所闻中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答:我认为,这当然是社会主义,而不是有些人所认为的资本主义。这是应该强调的。这是社会主义发展的特殊阶段,可以说它是相当成功的。

(2017-11-03 14:21:10)

【延伸阅读】乌拉圭作家:中国发展前景完全可以预见

参考消息网11月2日报道 西班牙《起义报》网站10月31日刊发乌拉圭记者、作家埃斯特万·巴伦蒂的文章《中国,我们所有人都离不开的遥远国家》称,中国想继续保持坚实的前进步伐,目标是到2050年实现国家的伟大复兴。

文章称,近年来,中国的人均收入年均增长保持在7%左右。经历全球金融危机后的中国依然能实现如此高的人均收入增速。从2012年至今,中国的专利申请数量保持了每年10%以上的增速,贫困人口大幅减少。中国已成为乌拉圭出口产品的最大客户和最大的贸易伙伴。

文章认为,中国的发展前景是完全可以预见的。中国没有内部或外部的紧张关系,中共也不想在世界舞台上“耍大牌”,而只是想继续保持坚实的前进步伐,目标是到2050年实现国家的伟大复兴。

文章称,中国改革和发展现代化军队的计划是一个有利于国际局势稳定的因素。

文章指出,所有关于中国负面的预言都已经被打破多次。

文章称,中共十九大报告强调,中国将继续深化改革,进一步向外国投资开放市场,推动经济增长由高速度向高质量、可持续的方向转变。

文章强调,通过十九大,习近平向全体党员发出了充满自信和战略远见的强有力信息。

(2017-11-02 14:27:49)

【延伸阅读】生动展示中国形象 纪录片《中国:习近平时代》在海外获好评


纪录片视频截图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参考消息网10月27日报道 美国探索频道的三集纪录片《中国:习近平时代》10月16日晚完成首播,覆盖了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印度、泰国、马来西亚等37个国家和地区的逾2亿收视用户,引发境外媒体、社交网站、专家、业内人士广泛关注与好评。

国际舆论认为,纪录片描绘出中国繁荣发展的现状和光明前景,采用了境外受众更容易接受的传播方式和途径,取得良好传播效果。中国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正在引起世界更多关注,期待更多中国故事得以向世界传播。纪录片描绘出中国繁荣发展的现状和光明前景,中国成就令人“着迷”和“叹服”。

世界热切关注中国发展

美通社、美国商业内幕网站报道说,10月,世界的目光投向北京。随着中共十九大的召开,中国的前途和命运引发世界热切关注。探索频道从14日到16日播放的三集纪录片《中国:习近平时代》愈发突出了十九大这一历史性事件。

报道说,纪录片揭示中国的变化、中国独特的经验带给世界的启示,以及是什么让习近平担负起维持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发展的重大使命。

一些媒体报道认为,这是国际主流媒体首次全面、系统地解读习近平治国理政的纪录片。新加坡《海峡时报》报道说,探索频道有关习近平治国理政的纪录片关注了习近平的动力源泉,以及中国能为世界带来什么。

纪录片在脸书和YouTube等境外主要社交网站引发热烈关注。探索频道在脸书发布的纪录片预告片,播放近10万次,众多脸书用户评论和转发。多个脸书小组围绕纪录片展开讨论。成员超过8000人的有关中国事务的脸书小组“Global China 888”在主页发布了纪录片视频链接,并推介说,“五年来中国在习近平领导下发生了巨大变化,请看视频”。

视频网站YouTube上,用户“you know nothing about China”和央视英文频道均发布了三集纪录片,每集都有数万人次观看。境外网民评论认为,纪录片描绘出中国繁荣发展的现状和光明前景,中国全面消除贫困的努力尤其值得称赞。

网民“Dennis Etler”评论说:“纪录片《中国:习近平时代》令人印象深刻,这是我今年看过最棒的纪录片。”网民“Al Akee”说,这部关于中国在习近平领导下繁荣发展的纪录片有趣、有知识、有观点,尤其是第二集“大国治理”,对当今世界非常有借鉴意义。中国这条曾经沉睡的巨龙已经醒来!

海外人士称赞说,该片展现了一位极具国际视野且对世界拥有巨大影响力的中国领导人,有助于人们更全面、客观地了解当今中国及其发展的世界意义。

马来西亚太平洋研究中心首席顾问胡逸山表示,纪录片全面展示了中国过去五年在习近平领导下的发展。他特别谈到自己对纪录片中中国高铁建设的介绍印象深刻。澳大利亚悉尼大学商学院教授杭智科说,非常叹服纪录片中阐释的中国精准扶贫、供给侧改革等领域的成就。

坦桑尼亚第一频道制片人努尔丁表示,纪录片非常全面地展示了中国人民同贫困的斗争、中国政府通过制定不同政策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等内容。纪录片展现了一个客观全面的中国,让人了解到如果没有政府优质高效的政策,中国就很难在短时间内取得现在的发展成就。

巴基斯坦伊斯兰堡国际事务理事会主任赛义德·乔杜里说,纪录片让他对中国的崛起着迷,通过这部纪录片,观众可以了解到习近平是一位有大视野且积极主动的领导者。

借助西方视角讲中国故事

国际舆论认为,纪录片选材精当,制作精良,采用了境外受众更容易接受的传播方式和途径,取得良好传播效果。

《海峡时报》引用纪录片监制、英国资深电视制作人丽兹·麦克劳德的话说,探索频道的观众当前显然想要更多地了解习近平和中国政策,拍摄这部纪录片正当其时。

美通社、美国商业内幕网站报道说,《中国:习近平时代》由电视制片人和策划人丹尼·福斯特、生物医药工程师乔丹·阮和人类学家玛丽-安·奥霍塔主持。纪录片覆盖多个领域,而每位主持人都从自身的专业领域出发,在这个历史关键时刻对中国进行360度的观察。

报道说,纪录片的每一集都寻求阐释习近平政治理念和经济战略的支柱,该片横跨四个大陆,通过拍摄精良、以人物为主导的个案研究将这些元素栩栩如生地呈现出来。

BBC非洲独立制片人万吉鲁·穆索尼说,纪录片质量一流,编排巧妙,即使是不关心全球事务的观众,也能透过这部纪录片的叙述,一下理解中国在当今世界舞台上的角色。

南非电视制作公司ITC Productions(Pty)Ltd总裁威廉·莫韦说,纪录片内容非常丰富,制作手法简练,很能吸引观众。节目在当地进行了大量采访,故事性很强,叙述过程娓娓道来,如行云流水,把习近平的人生经历、主张和取得的成就生动地展现出来。

韩国观众刘生吉说,《中国:习近平时代》一片从内容上有力地消除外国民众对中国的误解,让他们真实地了解习近平领导下的现代中国及其发展趋势。从节目制作来说,纪录片叙述清晰,自始至终有着明确的逻辑,能够准确地向观众表明其想要表达的立意。对于关注中国的人来说,这一节目能够吸引其从头看到尾。

德国社会民主党一资深党员说,这部纪录片把握了对外宣传的两个重要方面,一是宣传方式上用海外受众的语言,用他们习惯的叙事和理解方式传遂信息;二是宣传渠道上,利用海外受众广泛接受的媒体渠道进行传播,从而可以更广泛地进入当地受众视野。

英国最大中文报纸《英中时报》主编高健说,纪录片借助西方制作技术和西方的中国问题专家视角来讲中国故事,在叙事上更能把握西方观众的兴趣点,让故事更令人信服。纪录片内容相当全面,有个体的人的故事,也有学者高屋建瓴的陈述,这种呈现方式是西方媒体在处理这类题材上所常用的,多视角的叙述也令故事的复杂性得以更好表达。对于受过高等教育的西方人来讲,这是一种很容易接受的叙述方式。

中国道路极具吸引力

国际舆论认为,中国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正在引起世界更多关注,期待更多中国故事得以向世界传播。

印度贾瓦哈拉尔·尼赫鲁大学教授狄伯杰说,不仅对中国观众,而且对外国观众来说,要想了解中国向何处去,就必须了解习近平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习近平的内外政策燃起了人们的希望,也引起了世界的关注。

威廉·莫韦说,纪录片告诉世人,中国模式极具吸引力,对世界经济的发展具有启发性和可模仿性。中国模式可以引领人们建立一个新世界,在这个世界里,低收入人群可以上升为中产阶级,多数人的生活会更加幸福。

高健说,中国在过去几年发生了巨大变化,某些方面的成就是惊人的。希望以后多一些这样的纪录片,让当代中国更完整地呈现在西方观众面前,而不要让西方观众老是被所谓民主人权这样的话题所捆绑。

万吉鲁·穆索尼说,特别希望向非洲观众、决策者和高校师生推荐这部纪录片,这有利于他们了解真实的中国,以及中国如何与非洲及世界互动。纪录片第一集开头讲述的中国如何解决极端贫困的故事,对非洲具有特别意义。非洲很需要中国,非洲应该在中非合作中更主动,从中国学到更多经验。

肯尼亚内罗毕大学发展研究所吉奥科·穆图阿博士说,纪录片将中国“去神秘化”,让人们更好地了解这个国家以及其意图。纪录片里包含了系统化的信息,对于了解中国是一个很好的指导,应该广泛地去分享这部片子。“我从这部纪录片中看到中国有很多值得非洲国家借鉴的经验。它不只是在传达信息,也可以成为政治与国际事务专业学生的学习工具”。(参考消息记者集体采写)

(2017-10-27 13:28:00)

【延伸阅读】俄媒文章:“中国方案”有望成举世公认准则

参考消息网10月30日报道 俄罗斯连塔网10月27日刊发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主任研究员亚历山大·罗曼诺夫的文章称,十九大明确了中国在今后数十年的政治方向。北京倡导的没有意识形态和地缘政治对抗的国际秩序有望变成举世公认的准则。

文章称,中共十九大日前闭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写入中共党章,将成为中国未来的指导思想。它的主要特点在于内容的广阔性和丰富性。它包含中国领导人在过去五年里提出的、明确中国未来命运的诸多政治构想和口号。

文章称,北京积极推广自己的国际关系模式,其基础是平等、拒绝意识形态和地缘政治对抗、承认共同利益。

文章称,百余年来,中国积极学习和借鉴别国经验。西方专家曾经以为,市场和繁荣必定会促使中国改用西方模式,但这种情况并未出现。垂直政治体制的巩固丝毫也没有损害中国人看重的市场自由,相反,这些自由在不断扩大,并得到法律上的确认。

文章称,显而易见,中国的发展之路不会走向西方模式和“普世价值观”。

文章称,中共十八大提出的目标是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十九大报告提出的目标则是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表述中的“国家”变成了“强国”,“富强”和“强国”——“强”字的重复不容忽视,这反映出对中国发展时代变化的认识。

文章认为,十九大明确了中国在今后数十年的政治方向。北京倡导的没有意识形态和地缘政治对抗的国际秩序有望赢得大量支持者,逐渐变成举世公认的准则。

(2017-10-30 15:36:0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金灿荣粉丝网 » 金灿荣:跟外国人讲好中国故事,要先清楚中国有多了不起

赞 (0)

评论 0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